刚刚GENIUS法案已经初步通过了,一般来说后面彻底通过并付诸实施就只是时间问题了。目前大饼106的高位也算是对法案预期的回应了吧,甚至借机继续上攻11w也是有可能的。
该法案比较利好合规稳定币比如USDC,对非合规的USDT可能比较利空,禁止了算法稳定币。
该法案对币圈整体来说是个长期利好,同时也可能是美国对于解决美元危机,美债危机的一种尝试。相当于扩大了美元的使用场景,提高了美元占有率。可能会促进链上经济繁荣及缓解美国政府融资压力(当然也更方便从币圈抽水了)。反例就是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。一种货币要有足够多的人使用,能买到足够多的商品才有价值。
Genius法案打开了Crypto下一个10年的想象力:BTC是鱼,ETH是管道,哪个赛道会是大赢家?
美国参议院 GENIUS 稳定币法案,是最近最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:
今天价格上涨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也在于GENIUS 稳定币法案在经历僵局后,通过了美国参议院重要的程序性障碍 (金十数据APP);
虽然目前只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,但是大家共识在于稳定币法案的通过是时间问题。
投资是预期的下注,所以我们应该来看下:
如果最终通过,对整个加密市场可能带来的影响,以及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利好分析以及会利好哪些赛道:
(1)稳定币立法的总体利好:
GENIUS 稳定币法案核心内容在于制定了稳定币发行许可制度,包括:信息披露与审计、消费者保护与破产优先权以及对大型科技公司的限制;
这意味着稳定币的法律身份将被“正式承认”,它不再是灰色地带中的“影子美元”,而是具有明确合规属性的金融工具。
1.监管清晰化,释放机构入场信号:
明确稳定币的发行、储备、审计等规则,有助于 合规机构参与,尤其是传统金融机构(银行、基金)可以在合规框架下持有/使用稳定币。
法案稳定了市场对“稳定币是否违法”的不确定性,降低政策风险。
2.推动美元数字化、加密支付普及:
合规的美元稳定币将成为全球美元数字化的重要一环,进一步推动 USDC/USDT 等主流稳定币的采用率。
Web3 支付、DeFi、游戏、跨境支付场景将受益。
在这种情况下,传统银行都有可能发稳定币 = 链上美元将不再只由Tether、Circle主导,JP Morgan、Citi、甚至美联储都有可能发。而美元的“链上版本”合法化,增强整个加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。
USDT/USDC 的龙头地位或被挑战,但整体市场蛋糕变大,推动链上交易量、活跃度上升;
(2)对比特币 vs 以太坊:谁更受益?
比特币(BTC):
间接受益者:比特币并非稳定币发行平台,但作为“数字黄金”,在稳定币合法化后,其“合规+避险资产”身份将更清晰。
若法案带来新一轮机构入场,BTC 仍是首选敞口,特别是传统资金。
总结:BTC 因为其“非主权、抗审查”的定位,具有更方便的入场券,其他方面没太大影响,政策利好边际较小,但是牛市趋势可能强化。
以太坊(ETH):
直接受益者:以太坊是稳定币发行的主战场(USDC、USDT、DAI、FRAX 大多运行在以太坊和其 L2 上)。
法案通过后,稳定币交易、DeFi 借贷、跨链桥、链上支付等活动 会爆发式增长,而这直接提升以太坊的网络使用率与手续费收入。
ETH 作为“油费资产”与“质押资产”,价值支撑更强。
总结:ETH 是本轮利好的最大受益者之一,类似于“卖铲子的赢家”。
目前,GENIUS法案已通过参议院的关键程序性投票,预计将在未来几天内进行最终表决。
BTC 可以作为避险资产,而 ETH 是流通基础设施,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状态;
很喜欢这句话:“稳定币大水漫灌,水涨船高,进一步利好主流币种,大饼首当其冲。”
和我的理解比较接近:这是一个合法货币灌溉整个加密池塘 的开始,而 BTC 是池塘里最大那条鱼,ETH 是水流系统的管道和闸门。
除了比特币和以太坊,你问我最大的利好赛道,那我认为是RWA;
BTC 是这池水里最大那条鱼,ETH 是灌溉的水管。
真正值得下注的,是所有水流动起来之后的“新金融地貌”——尤其是 RWA!
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短线操作确实是很必要的。如果一直等待现货回升,可能会感到时间的煎熬。我最近也在全力进行二级短线和一级土狗的操作,收获不错。
稳定币法案对加密行业深远影响分析
稳定币法案的通过对加密货币行业的影响确实深远且多维度,可能重塑行业格局、市场信心和监管框架。以下是主要影响方向的分析:
1.监管明确化:行业合规门槛提升
- 正面影响:法案为稳定币(尤其是法币抵押型)提供了法律定义和合规标准,减少监管不确定性。例如,明确储备资产要求、发行方资质和透明度规则,可能吸引传统金融机构入场。
- 负面影响:中小稳定币项目可能因合规成本(如审计、牌照申请)被迫退出市场,加剧行业集中化(如USDT、USDC等头部稳定币优势巩固)。
2.市场稳定性与用户信心
- 降低系统性风险:法案可能要求100%储备资产托管和定期审计,减少类似Terra(UST)脱锚事件的发生,增强用户对稳定币作为支付和价值存储工具的信任。
- 挤兑风险管控:部分法案可能要求发行方建立流动性应急机制,进一步稳定市场。
3.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融合
- 银行和支付机构的参与:法案可能允许受监管银行发行稳定币,推动传统金融与DeFi的合作。例如,PayPal已推出PYUSD,未来可能有更多机构跟进。
- 跨境支付升级:合规稳定币可能成为SWIFT系统的替代方案,尤其在跨境结算领域(如USDC已被Visa等机构采用)。
4.对DeFi和智能合约生态的连锁反应
- 合规压力传导:DeFi协议若需集成合规稳定币,可能被迫调整治理模式(如限制匿名开发团队),甚至面临牌照要求。
- 流动性重构:部分协议可能因依赖未合规稳定币而面临流动性迁移,短期引发市场波动。
5.国际竞争与监管套利
- 美国的主导地位:若美国率先通过严格法案,可能推动全球稳定币标准(类似MiCA框架),但也可能迫使项目迁往监管宽松地区(如新加坡、阿联酋)。
- 央行数字货币(CBDC)的竞争:部分国家可能加速CBDC开发以应对私营稳定币的威胁。
6.对加密货币价格的影响
- 短期波动:市场可能因合规不确定性或项目退出而震荡。
- 长期利好:监管清晰化或吸引更多机构资金入场,提升整体市值。
7.潜在争议与挑战
- 隐私与去中心化妥协:KYC/AML要求可能削弱加密货币的匿名性,引发社区抵制。
- 技术中立性风险:法案若过度倾向特定稳定币类型(如法币抵押型),可能抑制算法稳定币的创新。
总结:行业分水岭事件
稳定币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加密货币从“野蛮生长”转向“合规化发展”的关键转折。尽管短期可能带来阵痛(如市场集中化、创新受限),但长期看,明确的规则将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,加速主流采用。对于从业者而言,主动适应监管、加强合规能力将成为生存的核心竞争力。